X

三战三捷!援鄂归来 他继续用生命守护生命

发布日期:2020-09-15 浏览次数:1360

    9月8日上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张成元所在的安徽支援湖北医疗队第三批医疗队临时党支部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这一天,远在肥东县人民医院的张成元在看了直播后,内心充满感动,“这是对我们第三批医疗队所有医护人员的肯定和嘉奖。”

  瞒着妻子上一线,打响三场战“疫”

  42岁的张成元是肥东县人民医院大内科教研室主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拥有20年的临床经验,也是一名拥有17年党龄的优秀共产党员。庚子之春,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张成元义无反顾逆行而上,成为肥东县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隔离病区临时党支部的书记,“我爱人当时在北京读博,怕她担心就没有告诉她。”

  由于疫情严峻,张成元每天需要工作20多个小时,超负荷的工作量使得他在一次晨会中晕倒。院领导、同事都劝他休息,但是第二天“固执”的他又再一次回到了一线。一连18天,他始终以院为家,“我是呼吸科的医生,又是一名党员,这个时候我不能退缩。”

  当得知安徽支援湖北医疗队第三批医疗队启动时,身在隔离病区的张成元主动请缨,成为医疗队中的一员。“我有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经验,理应去一线,去武汉就是干活的!”这一次,张成元没有瞒着妻子,“她担心之余更多的还是支持我。在知道我要去武汉时,只交待我一定保重好自己,做好防护,对于我要援鄂一事特别支持。”

  2月9日,张成元跟随安徽支援湖北医疗队第三批医疗队来到了武汉。在经过2天的培训之后,2月12日张成元穿上厚重的防护服进舱工作,一直到夜里12时才回到住地。

  在武汉方舱医院,张成元和他的“战友”们收治患者、询问病史,给予一定的药物治疗,遇到患者情绪不稳定的,还要给予心理治疗。操着一口合肥口音嘘寒问暖的他们成为患者最大的定心丸,很多患者都说看到他们、听到他们的合肥话就心安。“物资匮乏的时候,我们曾经只穿一层防护服就冲进舱,并没达到三级防护标准,可是我们不去,里面的患者怎么办?里面的医生谁来替换?”在张成元的印象里,他的“战友”都很拼,“可以说大家都做好牺牲的准备在战斗,我们是医生,患者需要我们。”

  3月11日,安徽支援湖北医疗队第三批医疗队在完成方舱战“疫”之后,又递交了279份请战书。3月14日,张成元和“战友”转战武汉同济协和医院西院,继续救治重症患者。他和医疗队被分配到13个重症病区,负责床位493张(包括护理组),其中负责重型病人260人,危重型病人44人,由张成元担任病区副组长。“我们和湘雅医院、中国医科大、中山一院等20支外援医疗队高度配合,积极参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和精细化管理,按照国家卫健委专家指导组要求,加强医疗质控,主动承担病区及医务科组织的危重症病例讨论,发挥联合专家组的会诊指导作用,尽最大努力挽救患者生命。战斗14天后,圆满完成任务。”

  援鄂归来,一天仍只休息两三个小时

  见到张成元时,他刚从发热门诊出诊回来,领着记者一行特地绕开隔离病区从医务通道回到办公室。“毕竟疫情还未结束,还是注意点比较好。”他还是一如既往地细心,这是多年来他照顾病患养成的习惯。

  援鄂期间,张成元除了要完成医务工作,每晚还得记录安徽支援湖北医疗队第三批医疗队的工作日报,每天都要写到半夜;在成为专家组成员后,他还坚持着和大家一起排夜班,不分昼夜地忙碌,他从无怨言,奉献是他作为一名医生改不掉的习惯。

  援鄂归来进入隔离点后,张成元的房间里总是不间断地传出电话声。“一天大概七八十通电话吧,手机充电器不离手。”为了宽慰患者,张成元给患者组建了交流群,每天都在群里给患者答疑解惑:药怎么吃、身体不舒服了、出院小结找不到了……群里一一回复患者的提问,群外接通电话给患者做指导,张成元在隔离点依旧一天只能休息两三个小时。

  “一共有十几个群,大概一千多患者。为了让患者有问必有答,还邀请了很多专家医生进群一起答疑,一个群只有一两百人,这样也方便更好地服务患者。”即便是到了今天,张成元组建的这些群依旧还在使用,曾经的患者们有疑问@张成元,他一有时间就会立马回复。“经过对比,我们发现心情好的不焦虑的患者,康复情况更好,身体里的抗体存在的时间也会更长,医者不仅要治病还要治心。”

  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仁心的张成元,深受患者喜爱。46名治愈患者曾给他寄来联名感谢信以及锦旗,他们在心中向安徽医疗队致敬,向张成元致谢。余阳作为此次感谢行动的发起者,在感谢信里写道:“在群里张成元专家组被艾特最多、出现频率最高,我们经常能看到他在深夜,还在逐一回复患者的提问。”

  如今回到了原先的工作岗位,张成元还继续坚守在发热门诊一线。“有了这么多抗疫的经验,不物尽其用太可惜了。虽然防疫进入常态化,但不能掉以轻心,我们必须守好发热门诊第一道关卡,经济复苏的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

来源:江淮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