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匠工补起肥东记忆
发布日期:2019-09-16 浏览次数:1217
在肥东东城文传公司召开的“光影70年·魅力肥东”老照片征集作品终评会上,100幅记录了肥东城乡面貌、生产变迁的精彩作品脱颖而出。其中一幅《捻匠与木船》,以80年代一名捻匠给木船补漏的瞬间,带大家回到了那个满载着木船的货运码头。
随处可见的木船 喧闹的撮镇码头
夏天的河边,一名胡子花白的年迈捻匠工人身着棉布短袖上衣,左手捧着麻丝,右手举着器具,正仔细将一根麻丝锤捻进船帮的漏洞处。面前的木船船帮由四五根粗木搭成,船边还放着补船用的凿子和批刀。额头深深的皱纹和袖口毛边的线头,都描绘着一名捻匠的真实生活。
照片的拍摄者,是已经年过6旬的丁勇。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他早年间最爱做的事,就是扛着相机在肥东的大街小巷里,记录下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实景。谈到拍摄这张照片的契机,丁勇也不好意思地笑了。他说,这张照片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拍的,那时候自己喜欢在店埠河附近的撮镇大桥散步。当时看到这一幕觉得很熟悉,就拍了下来。也没有特地对照片里的捻匠,进行观察和交流。
“我是50年代出生的人,小时候撮镇码头上,到处都是木船,有的还挂着高高的白帆,特别热闹。到了八几年明显感觉木船变少了,所以当时看到这一幕,想着赶紧拍下来,以后好对历史做个重温。”丁勇说。
丁勇介绍,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撮镇码头,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木船。最小的只能站一两个人,往往是别人自己家里用来捕鱼的渔船。而码头上用来做货物运输的木船,一般都比较大。丁勇说,那时候的肥东,经济还是很繁荣的,光水运这块就养活了不少肥东人。“我们的货运船不仅运行在店埠河、南淝河这些市内河流里,很多还从巢湖开进了长江,将货物运输到其他省份里。”依靠船运打下的经济基础,也成为了接下来几十年里,肥东经济迅速发展的奠基石。“现在钢铁筑造的船随处可见,可就是最原始的那些靠着风帆前进的木船,才是我们肥东的历史缩影。”
捻匠身上就是肥东人的“工匠精神”
炎热的夏天蹲在河边,一点一点地寻找木船的破漏。一根一根麻丝用油灰捻在一起,再锤进漏缝。这看似枯燥又重复的工作,却打不得一点马虎。丁勇说起捻匠,显得特别有感情。“我们都是在木船上长大的,打鱼安不安稳,货运平不平安,都要靠这些捻匠一点点的帮船查缺补漏。”
丁勇表示,早年间肥东有很多这样的捻匠,每一个人都补过数不清的木船,手上也都有数不清的伤口。“但从来没听说过,谁家船漏了或者没补好的,他们做工是真的很细致。”他说,把任何枯燥的、劳累的工作,都认认真真地完成,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既是他儿时从捻匠们身上学到的品质,也是很多肥东人身上都有的最质朴的工匠精神。
来源:江淮晨报
- 上一篇:老照片记录 肥东公共交通变迁
- 下一篇:东城文传公司文创产品亮相世界园艺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