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在安徽长临河,找到爱上小镇的理由

发布日期:2025-09-19 浏览次数:397

位于安徽巢湖北岸的长临河小镇,正成为越来越多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这座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的省级特色小镇,通过系统挖掘地方文化、持续焕新业态样式、创新运营机制,实现了历史文化传承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双赢。2024年,小镇游客接待量达3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1亿元,较5年前分别增长4倍和2倍。今年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


陈振 摄


千年古镇的人文和山水

长临河镇的历史可追溯至三国东吴赤乌年间,距今已有约1800年,自古商贸繁荣,有“皖中小上海”之誉。走在国家4A级旅游景区长临老街上,“青砖小瓦马头墙,木雕门窗冬瓜梁”的徽派古建筑群保存完好,小桥流水环村绕,古意盎然。这里不仅保留着吴氏旧居、百年邮政、准提寺、民俗馆等代表小镇文化符号的遗迹,还拥有振湖塔等7处省市级文保单位和牛门洪拳等6项省市级非遗项目。


“文化不是锁在柜子里的古董,而是可触可感的生活。”长临河镇文旅办主任贺川徽表示,通过“活化”保护与创意转化,小镇让历史建筑、民俗技艺融入现代旅游场景,游客在此不仅可参观古建筑,还可住进由老宅改造的畈塘民宿群,体验淮军文化陈列馆、玉兰故事馆、1952·粮仓文创园等文化新空间。来自山西的游客张玉萍赞叹:“这就是一部活的历史书,老建筑里藏着新体验。”


作为安徽省第一侨乡、中国侨文化国际交流基地,六家畈景区藏着江淮地区最大的明清古村落建筑群,也传承着“一村一名人、九里十三将”的传奇,这里曾走出20位淮军将领和4000多名侨胞、6000多名台胞。如今,运营方通过文化资源转化,使占地3908亩的六家畈超越了“古村落”的单一属性,结合度假康养、商务团建、教育研学与农业观光,引入商户近30家。


这里还有19.8公里巢湖黄金湖岸线、“一山分四顶”的四顶山、十八联圩生态湿地。山水与人文交织,让这座千年古镇拥有了持久的生命力。


让小镇保持年轻态

业态创新是长临河吸引年轻游客、保持市场热度的重要策略。今年“五一”假期,小镇推出低空游览项目,“打飞的游古镇”迅速成为游客必玩项目。在红石咀露营地,游客可乘直升机俯瞰湖光山色,来自蚌埠的游客胡莎莎在体验后兴奋地表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空中视角的古镇美景令人震撼。”


巢海心邸落日音乐会则是小镇培育的新IP之一。创始人王莹莹只因在巢湖湖畔多看了一会落日,便决定在此开办茶社。


“落日实景比照片美太多了。”她希望有更多的人在现场赏景,于是,今年5月起,巢湖岸边出现了落日主题音乐会。不同风格的音乐与湖面落日互相映衬的视频,很快在社交平台传播开来,吸引大量年轻人来小镇体验,也带动了她的茶社在运营10个月后营业额突破百万元。


目前,小镇已集聚15家湖景茶社,日均接待游客约1000人次,节假日高峰超3000人次。畈塘·民宿群的四大主题129间客房,每逢节假日经常提前订满。“今年‘十一’假期客房已订出约三成,本省、外省和外国客人都有。”民宿群负责人冯垒介绍,上半年营收已超600万元。


据了解,目前小镇内聚集了特色旅游民宿16家,群众自建民宿20多家。其中,国家乙级、丙级旅游民宿5家,“皖美金、银牌民宿”8家,初步形成环巢湖北岸精品旅游民宿集聚区,带动群众就业人数近千人。此外,小镇还推出11处农文旅融合赏花采摘点、2家露营地和1个省级户外运动营地,以及历史文化游、亲子游、非遗体验游、红色文化游等主题线路。


2024年,长临河镇共有18处景点入选合肥市乡村文旅网红打卡点,总量居全市第一。“我们不是简单复制‘网红’项目,而是让业态与小镇的气质深度融合。”贺川徽说,“无论哪种业态,核心是把巢湖的景、小镇的韵,转化为游客愿意停留、体验和消费的场景,让小镇保持年轻态。”


多方合力,总有爱上小镇的理由

作为文旅小镇,长临河如何避免“千镇一面”?关键在于“一盘棋”的运营机制和创新治理模式。据了解,当地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双轮驱动,政府负责顶层规划、基础设施与市场监管,企业和社会资本广泛参与运营。


在空间规划上,小镇坚持生态优先,构建“一核一带一轴三区”功能布局:以1个文旅产业发展核心区集聚资源,1条临巢湖风光景观带串联山水,划分生态休闲、文化休闲和综合服务三大功能区,实现“景、产、人”有序融合与协调发展。“旅游+”战略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附加值,通过定期举办红石咀音乐节、古镇文化周等活动,打造多条精品旅游线路,推动非遗进景区、文化进街区,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小镇还与长临河科创小镇等周边区域联动,形成“组团发展、功能互补”的协同效应。数字化文旅服务平台的建设,方便游客线上导览、预约和分享体验;交通配套的持续完善为小镇发展提供了硬件支撑,“三横两纵”主干路网基本建成,一条条彩虹路蜿蜒于青山绿水之间,不仅打通了外部连接,更串联起内部的景点、民宿与商业网点。


创新机制带来的成效明显。2024年,小镇涉旅企业及个体户达590家,从业人数2056人,带动长临河镇11个社区村集体收入全部超过百万元,总量突破1500万元。被授予全国重点镇、中国乡村振兴示范乡镇、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小镇等荣誉后,小镇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接下来,我们将积极抢抓合肥滨湖科学城实体化改革的机遇,深挖本地特色资源,发展‘科创+会展+文旅’新质生产力,推动环湖首镇生态价值转化为发展优势,让更多人找到爱上小镇的理由。”长临河镇党委书记高向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