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乡村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1-05-19 浏览次数:1307
一届比一届精彩,一场比一场热闹。近日,肥东县第七届全民文化月活动落下帷幕,覆盖242个社区,268场演出,近3000道精心烹饪的文化大餐,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文化大篷车 打造流动的欢乐大舞台
本届全民文化月活动以“文化进万家”为宗旨,以“坚定文化自信 繁荣文化事业”为主题,采用集中力量、集中时间、集中推进的方式,一个月的时间内,近千名文艺工作者深入242个社区,倾情烹制文化盛宴。演出现场,一辆辆流动的大篷车就是一个个流动的欢乐大舞台,把一个个接“地气”的节目,“运”到“田间地头”,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实现文化活动在行政村一级“全覆盖”。
“说的是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唱的是老百姓身边的事儿。”舞台上,既有脍炙人口的传统剧目,又有以反腐倡廉、乡村振兴等为主题的新编剧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被编成通俗易懂的小品、戏曲等艺术形式,既娱乐了群众,又弘扬了正能量。
值得一提的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本届全民文化月活动不仅在节目的编排中渗入了红色元素,红色舞蹈《映山红》、革命历史题材庐剧《战火青春》等,还在演出过程中添加了党史问答环节,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学习党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了党史学习教育的活动形式,营造了浓厚的党史学习氛围。传统民俗、地方戏曲、门歌、大鼓书、魔术等,你方唱罢我登场,丰富的表现形式和贴近群众生活的文艺演出让孤寂的乡村热闹起来,现场掌声不断,成了欢乐的海洋。
草根演员与专业演员同台 线上与线下齐乐
“小锣一打响苍苍,清风送爽心欢畅,今天不把别的唱,八项规定对你讲,哎呀哎嗨呦,哎嗨呦……”这是张集乡新联合社区的演出现场,演唱者是农民薛中菊,演唱的曲目也是富有浓郁乡土韵味的新编肥东门歌《八项规定记心上》。在张集乡“全民文化月”的舞台上,活跃着一支“泥腿子”演员队伍,农忙时节他们卷起裤腿、挽起袖子下地干活,农闲的时候凑在一起跳广场舞等。单人小品《我来凑热闹》的表演者陈长翠,群舞《母亲是中华》表演者社区大妈们,这些家门口的“明星”,不仅让文化大餐里散发着浓郁的“泥土芳香”,更让家门口的欢乐充满乡音乡情再升级。
国有院团、本土民营专业戏曲院团、社区舞蹈队和“安徽大鼓”非遗传承人江义阔等民间艺人等组成的县乡两级文化志愿者、连续参加7年的“老演员”、首次参加活动的“新人”、家门口的“明星”等同台演出,使得本届活动的参与度、覆盖面、辐射面均创历年最高,真正成为一场“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文化盛宴,一道道高质量的文艺大餐,与家门口的“土菜”相得益彰、雅俗共赏,群众掌声不断,欢乐不断。
自2014年开始,全民文化月活动在肥东县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将“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鼓励乡村文化能人、民间艺人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参加,让群众真正成为乡村文化活动的主角和乡村文化建设的受益者。随着文化活动的不断丰富,肥东各种类型的文化队伍活跃壮大起来,全县涌现出的乡村文艺人才和乡村文化队伍,成为农村这片广阔大舞台的“民星”。
“看了微信朋友圈知道你们在举办文化活动,我可以边玩景点边看演出两不误。”长临河镇的游客,来自包河区的蔡女士高兴地说道。
为让这场文化盛宴惠送到更多人手中,在做好现场疫情的常态化防控下,长临河镇创新传播形式,在县融媒体中心支持下通过大美肥东APP直播的方式进行了全程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达1万余人,线上线下打造了一个“永不落幕”的全民文化月。
借助“全民文化月”的东风,优秀传统文化、乡土文化以及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子在肥东这块肥沃的文化土壤中生根萌芽,在一个个创新文艺的作品中焕发出勃勃生机。